国产与国外有约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差距,最大差距是技术鸿沟。而在机器人产业中游地带,我国又存在“过热”和“虚火”现象,全国“机器人产业园”就有40多个,而系统集成,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就是“全进口配件 自行组装”模式的拼装组合,很多机器人产业园实际是加工基地,不仅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反而驱动了产品同质化及恶性竞争。要塑造与增强机器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国产机器人技术有待突破
伴随着《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闪亮出炉,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路线图清晰地浮出了水面,机器人对国民经济尤其制造业升级驱动与体格武装作用更为饱满地凸显了出来,又一个全新的巨大产业空间即将打开。不过,在畅想未来美好愿景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我国机器人产业较为粗糙的现实。
据美国银行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目前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比雇用一个工人的成本低约15%。当然,机器人投入使用带来的并不只是成本下降和相应效率的提高,由于在柔性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面具有强大优势,机器人还能显著提升产品的精良化与个性化程度。同时,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必然倒逼个体知识能力的提高与更新,进而优化一国的整体知识与就业结构。因此,在“机器人革命”的荡涤下,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内涵及所依赖的资源基础、国家间产业分工形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顺应并追随这一革命性潮流,自然就成了各国不二的选择。如美国发布的机器人发展路线报告,将现在的机器人与20世纪的互联网放在重要地位;欧盟启动了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计划到2020年投入28亿欧元,创造24万个就业岗位;日本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新产业发展战略”七大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韩国制定了“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并发布“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
另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4万台,同比增长8%,其中我国市场销量超过6.6万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不过,按机器人密度即每万名雇员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韩国440台,日本332台,德国282台,美国152台,我国不足30台,低于全球约为50多台的平均水平。因此,国际机器人协会(IFR)预测,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数量或将增加接近一倍,数量达到40万台,我国有望成为增速最快的市场。
共 2页
我们公司主营柔性振动盘、柔性供料器、柔性上料工作站、柔性振动盘、柔性生产线、柔性自动上料系统、并联机器人摆盘机、视觉自动分拣设备、非标自动化设备、视觉检测机等业务,厂家直营,支持定制,免费获取全套方案。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我们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
服务区域: 广东 浙江 安徽 北京 福建 甘肃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台湾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重庆电话:400-823-1017
手机:173-6821-6270
邮箱:sales@zhiroad.com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中集高新智能制造中心14栋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