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上料工作站当前状况/任务 汽车配件制造商 L?pple 公司主要为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生产梅赛德斯 CLK 系列预装件。在三班工作及即时(Just-in-Time) 合同的背景下,焊接工作就需要精确的工艺及持续的可用性。 实施措施/解决方案 汽车车身前端的焊接 为完成 CLK 车身前端, L?pple 公司投资安装了一套带有 18 台库卡机器人的生产平台,该平台被设计为每天以两班次运行方式,来完成 170 件完整车身前端的工作任务。当日需求量上升至 280 个单位时, L?pple 公司通过再安装 21 台机器人及改为三班次运行的方式来满足增长的需求。由于工厂产量同时上升到 430 件,该公司必须考虑投资购买第二套生产平台。 该平台装备有 20 台库卡机器人;机器人以五台为一组,用于车身前端左右两侧的车轮安装。在主生产线上,将每个单独部件焊接成完整车身前端。20 台机器人中有十四台 KR 125 及三台用气动式焊接钳进行电阻点焊接的 KR 150,还有一台用于 MAG (金属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气体焊接的 KR 15 及一台用于螺栓焊接的 KR 125。此外,还有另一台 KR 125,它也同时为之前安装的平台工作。该机器人被安放在设备之间,可焊接不同的组件。这些在新设备里“忙碌”的机器人为每一预装元件要接合 110 个板材部件。它们要完成约 1200 个焊接点及 39 个焊接螺栓;另外,还要完成总长约为 1100 mm 的焊缝。 系统部件/合同范围 约 80 台库卡机器人 以 PC 为基础的库卡机器人控制系统,包括了带视窗操作界面的控制面板 机器人编程 投运行 结果/成效 重复精确度及可用性高 选择机器人时,重复精度及可用性是最重要的标准。L?pple 公司希望避免出现废品,因为在三班次工作的情况下,公司的备用生产能力已用尽。新的生产平台具备每天完成 280 件部件的生产能力。机器人的可用性近 100 %。从整个生产平台的角度来看(包括电极更换在内),该值在大约 90 % 左右。 降低备用部件储存量 集中使用一种机器人品牌可降低备用部件储存量。另外,实现标准化也有利于进行培训及操作机床。 使用视窗界面的优势 由运营商的员工为机器人编程,在此过程中,库卡控制面板的视窗界面就表现出了其优越性。对于是应该使用新式的以 PC 为基础的库卡机器人控制系统(这也意味着使用两套不同系统),还是为了统一而仍保留现有系统,L?pple 公司曾进行了长时间考虑。现在,在遇到需要排除故障或因技术更新而在车辆上修改程序的情况时,公司可以在相关生产平台上节省大量时间。 通过自动化获得得更多经济效益 与机器人相比,人工焊接缺乏效率,因为三个工人才能替代一个机器人的工作。另外,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说,沉重焊钳难以操作;这会带来附加休息时间或甚至在同一班次内就需要换班。除此之外,机器人可续保持更高质量,由此也可提高生产平台的经济效益。回报期也因此而大大降低; L?pple 公司称,机器人的回报期为六个月。
我们公司主营柔性振动盘、柔性供料器、非标自动化设备、柔性振动盘、柔性生产线、柔性自动上料系统、并联机器人摆盘机、视觉自动分拣设备、柔性上料工作站、视觉检测机等业务,厂家直营,支持定制,免费获取全套方案。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我们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
服务区域:
广东
浙江
安徽
北京
福建
甘肃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台湾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重庆